首页 资讯 正文

眉山永丰村:粮食总产突破4600吨 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倍增|牵挂的村

体育正文 77 0

眉山永丰村:粮食总产突破4600吨 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倍增|牵挂的村

眉山永丰村:粮食总产突破4600吨 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倍增|牵挂的村

巴山蜀水间(jiān),留下温暖的牵挂; 乡土烟火里,孕育蓬勃的希望(xīwàng)。 当我们丈量过永丰村稻浪翻涌的千亩良田,轻嗅过石椅村云上羌寨间的茶果清香,聆听过火普村大棚种植里的致富新声,见证过战旗村集体经济的活力脉动,感受过三河村云端民宿(mínsù)的诗意栖居(qījū),便读懂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(zhōngguó)村庄(cūnzhuāng)的变化轨迹。 即日起,四川新闻网推出牵挂的村系列报道,带(dài)您走进这些被深深牵挂的村庄(cūnzhuāng),探寻乡村振兴浪潮中令人振奋的发展新变,聆听巴蜀(bāshǔ)大地上动人的奋进乐章。 四川(sìchuān)新闻网-首屏新闻记者 周琼 摄影报道 时值六月(liùyuè),骄阳下永丰村六千亩农田内稻苗正拔节生长,观光道上游人如织,几乎人手一杯永丰米乳咖啡,找好点位与绿波(lǜbō)翻涌的稻田“咔”上一张照片,远处高铁列车疾驰而过,一幅(yīfú)城乡融合(rónghé)的现代乡村图景在成都平原铺展。 2022年6月8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(méishānshì)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考察。他强调,成都平原自古有“天府之国”的美称(měichēng),要严守耕地红线,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,把(bǎ)粮食生产抓紧抓牢,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(gāoshuǐpíng)的“天府粮仓”。 三年过去,作为“天府粮仓”首提地的(de)永丰村便交出了一份答卷:粮食总产突破4600吨,村集体经济收入(shōurù)连续三年实现倍增。曾经的传统产粮村,如今成为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(xiāngcūn)振兴融合(rónghé)发展的鲜活样本。 守护良田(liángtián):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 “田成方(chéngfāng)、土成型、渠成网、路(lù)相通、沟相连”,这些词,是对永丰村农田状态最好的形容。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,永丰村目前拥有耕地6500亩,其中高标准农田4400亩。但在三年前,这里大部分农田零散不(bù)成片,全村遍布着“巴掌(bāzhǎng)田”“鸡爪(jīzhǎo)田”。 打造更高水平“天府粮仓”,良田是基础。随后,永丰村便展开一场“农田保卫战”:通过农房腾退、园地退出和林盘整理,村里新增240余亩耕地,并持续对农田进行提质(tízhì)改造。“过去田块像补丁,农机转弯都困难。”站(zhàn)在田埂上,李雪平看向远方,昔日的“块块田”已变身“田方(tiánfāng)埂直、地平渠通”的沃野良田,连(lián)田埂拐角都修成(xiūchéng)圆弧状便于机械(jīxiè)作业。 同时,李雪平还多了一个新身份——村级“田长”。“四川全面推行‘田长制’,我有幸成为一名田长,就下定决心保护(bǎohù)好村里的每一块田。”自2022年(nián)9月(yuè)起,李雪平便带领由20名村民共同组成的耕地巡护(xúnhù)队,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巡田(xúntián)(xúntián)。不仅人巡,依托(yītuō)眉山市发射的卫星建立的“东坡巡田”APP则成为巡田最得力的“助手”,利用全域航拍高清影像底图、卫片图,对辖区内基本农田、一般(yìbān)耕地、宜耕地块全覆盖监测,在手机上可一目了然耕地情况,真正实现实时巡田。 2023年,永丰村还创新(chuàngxīn)推出了《高标准(gāobiāozhǔn)农田保》建后管护(guǎnhù)机制,通过为农田购买保险,解决种地过程中农田可能被损坏的风险(fēngxiǎn),为良田系上“安全带”。“这样一来,不仅减轻了对财政资金的依赖,种粮大户们知道我们有兜底机制后,更愿意签长期流转协议,扩大种植面积(miànjī)。”李雪平说道。 科技赋能:既是试验田更是(gèngshì)高产田 在永丰村水稻新品种(pǐnzhǒng)新技术中试基地里,数十个水稻品种正竞相生长(shēngzhǎng)。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(mǎjūn)蹲在田埂上,轻抚翠绿的稻叶:“今年我们收集了70多个优良品种,计划筛选出2到3个,再配合新技术,实现水稻高产、优质、高效(gāoxiào)。” 20多年前,马均“相中”永丰村平整连片的土地作为自己(zìjǐ)的试验田,并一直践行着自己“实现藏粮于技(liángyújì),中国碗装中国粮食”的承诺。多年来(lái),马均带领团队在永丰村将试验规模从最初的300亩(mǔ)扩展到1500亩,累计测试品种超过600个,成功筛选出30多个良种(liángzhǒng)并进行推广。 位于永丰(yǒngfēng)村的眉山市东坡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而这些通过中试筛选出来的(de)优秀品种,多由村里个人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的种粮大户王元威率先试种。站在绿浪翻滚的田边,王元威指着秧苗告诉记者:“我种的是‘川种(chuānzhǒng)优3607’,去年亩产(mǔchǎn)超过800公斤(gōngjīn),今年我继续种。” 为了高效种田(zhòngtián),王元威(wángyuánwēi)还招兵买马,引入新设备新技术,赶上用科技种田的“东风”。“我们现在有完整的育秧流水线和码盘机械臂等新农具(nóngjù),团队里还有一批90后、00后的‘新农人’。”优良品种、新技术、年轻(niánqīng)智囊团,王元威眼前的农田,皆是高产田。 人(rén)才振兴:从“新农人”到乡村CEO 2023年3月,永丰村一则招聘公告引发全国关注:为(wèi)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,促进永丰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(fāzhǎn),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“天府粮仓(liángcāng)”,面向全国招聘乡村CEO。 同年9月,36岁的邓凯从17名(míng)竞争者中脱颖而出,成为(chéngwéi)永丰村第一任“乡村CEO”,在永丰片区乡村振兴推介会上,他带着(zhe)“丰巢”计划正式亮相——通过培育新农人、研发新产品、涵养新景致、丰富新业态的“四新(sìxīn)”路径,打造“东坡永丰”品牌,为这个传统(chuántǒng)村庄注入市场基因。 上任后(hòu),邓凯便迅速组建了一个18人的运营团队,其中12人是本村村民,4人为返乡大学生。他带领团队建立“三司(sānsī)两社”架构,深挖“米文章”,开发出米露、米乳、米酒等“永丰八宝”系列产品(xìlièchǎnpǐn)。 “永丰八宝(bābǎo)”系列产品 在永丰村(cūn)的(de)稻田边,总能看见邓凯团队直播的身影。“家人们,这是永丰大米,米粒儿(mǐlìér)新(xīn)鲜饱满,煮出来口感软糯香甜,来321上链接……”利用新媒体直播平台,邓凯顺利让永丰村的产品走向了全国:“永丰八宝”系列产品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万元,永丰大米销量超200吨,与顶流直播平台合作的单日销售额(xiāoshòué)更是近100万元。如今,“东坡永丰”系列产品已入驻眉山1000余家(yújiā)餐饮商超。 产业融合:从单一种植到(dào)农旅共兴 永丰村(cūn)供销社里农特产品琳琅满目、快递站里放着待(dài)寄出的农特产品、邮局里文创(wénchuàng)产品精致有趣(yǒuqù),让“丰收里”综合服务中心总是茶香袅袅,人流不息。如今的永丰村,实现了“粮袋子”与“钱袋子”的双赢。 依靠“乡村CEO”实现了(le)产品顺利(shùnlì)推广销售(xiāoshòu)后,永丰村还有了文旅融合的新想法:开发农耕研学课程,定制旅游线路,建成农田观光道、车行小环线,6家农家乐相继开业…… “以前(yǐqián)我们这里只有(zhǐyǒu)水稻、蔬菜、药材等种植产业,但现在,这里春天赏小麦(xiǎomài),夏天看荷花(héhuā),秋天迎稻浪,冬天摘蔬果,一年四季都有风景。”李雪平告诉记者,如今,永丰村越来越热闹,年均接待游客15万人次(wànréncì),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:2022年突破50万元,2023年突破100万元,2024年跃升至203万元,村民(cūnmín)在家门口吃上“旅游饭”,收入也节节攀升。 “总书记当年捧起大米的那个动作,让我们明白粮食的分量。”李雪平看向远处,观光小火车正载(zhèngzài)着欢声笑语的游客驶向稻田深处。三年前的那份牵挂,如今已化作六千亩沃野上实实在在的丰收——这里不仅生长着成都平原最优质(yōuzhì)的水稻,更孕育着中国乡村的未来(wèilái)希望(xīwàng)。
眉山永丰村:粮食总产突破4600吨 村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倍增|牵挂的村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