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商业新地标看城市发展新动能

体育正文 63 0

从商业新地标看城市发展新动能

从商业新地标看城市发展新动能

独具一格的(de)合院式街区形态、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和多元的业态,共同塑造出传统(chuántǒng)与时尚奇妙(qímiào)碰撞的“四合院商圈”……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海大吉巷近期开业,第一天就吸引20万客流。 商业新地标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名片,更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。从四合院到老厂房,从石库门里的首店到巴洛克(bāluòkè)街区的新生,这些“打卡地”以创新空间形态、多元消费场景串联起城市的过去与(yǔ)(yǔ)未来,在传承与创新中勾勒出城市商业新图景,激活城市发展新动力(xīndònglì)。 引领首发(shǒufā)经济,打造商业地标 伊菲丹亚洲(yàzhōu)首家城堡店、CELINE夏日限时(xiànshí)漫游快闪店……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张园原本是有140多年(duōnián)历史的石库门建筑群,焕新(huànxīn)改造后,已经吸引了30多个国内外品牌在这里开设首店,平均每周就有1.5场“全球上新”,日均客流3万人次。 2025年3月16日,人们在参观静安(jìngān)首发品牌馆。当日,静安首发品牌馆亮相上海张园(zhāngyuán)。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 从百年石库门到新品首发地,上海(shànghǎi)正以“首发经济”定义消费新玩法。“上海作为国内外(guónèiwài)品牌首发、首秀、首展、首店的(de)集聚高地,首发经济不仅规模大,增长速度也很快。”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说(shuō),今年前5个月,上海新增首店365家。 在(zài)北京,中海(zhōnghǎi)大吉巷首批入驻的150余家特色品牌中,超过半数为首店或定制店,形成独特的商业吸引力;海淀大悦城引入了280多个品牌,其中首店近三成。在成都,仅今年(jīnnián)(nián)第一季度已落户首店148家,开展首展、首秀、首发等活动超50场。在贵阳,2024年建成投运的新印1950 Discovery文化创意街区等7个商业综合体(zōnghétǐ)、特色商业街(shāngyèjiē)区,引进各类首店248个。 从国际大牌的中国首店,到本土品牌的创新首发(shǒufā)(shǒufā),从打卡第一家(dìyījiā)门店,到欣赏第一场秀……“首发经济”集聚资源、创新业态、聚拢人气,为打造商业地标提供助力。 位于成都新南天地商圈的(de)京东MALL四川首店,陆续举办多场新品(xīnpǐn)发布会,打造璀璨音乐生活节、萌宠派对等。“首发首店带动(dàidòng)客流量和销售额(xiāoshòué)显著提升,‘五一’假期单日客流超过2万人次。”京东MALL成都新南中心店店长池潇说。 如今(rújīn),不少商业新地标正以“首店矩阵”重构(zhònggòu)城市商业版图,以“首见、首购、首体验”成功实现“破圈”,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。 创新消费场景,带动消费升级(shēngjí) 红砖映老巷,霓虹舞新(xīn)潮。位于贵阳市云岩区的(de)贵州新华印刷厂老厂区如今被称为“新印1950”,是(shì)人们竞相打卡的潮流新地标,日均人流量5000人次。 “新印(xīnyìn)1950”街头一角。(受访者供图) 在一家奶茶(nǎichá)(nǎichá)店门口,露天座位上不少年轻人悠闲地品尝奶茶。“这里有‘文化味(wèi)’也有‘烟火气’,每次来(lái)都很放松、很惬意。”市民卢女士告诉记者,因为在附近上班,她经常约同事和朋友来这里喝茶聊天。 作为土生土长的贵阳人,参与这一项目(xiàngmù)建设的彭俊倍感自豪。在他看来,相对于一般商业街,这里保留了老厂房的红砖墙(hóngzhuānqiáng)、人字形屋顶和旧式印刷机,将车间、仓库改造为艺术展厅、文创市集,引入生活潮牌、精品咖啡、异国料理等(děng),这种兼具工业遗迹和时尚快感的消费场景实现了“新(xīn)”与“旧”相互赋能(fùnéng)。 在杭州西湖之畔(zhīpàn),湖滨商圈把商业空间变成“科技试验田”。消费者在线上(shàng)体验“滨次元(yuán)”的(de)虚拟换装、虚拟街区Citywalk、AR互动等;线下的“西子廊桥”空中剧场,通过实景表演与虚拟影像相结合,呈现白蛇、苏东坡等经典IP,以及(yǐjí)哪吒等文化热点,增强了市民游客的消费体验。 凭借(píngjiè)独特的文化氛围,代表年轻活力的潮流业态和关注非遗传承的本土文化空间,中海大吉巷(xiàng)在端午假期的销售额达1200万元,客流量超50万人次(wànréncì)。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(xǔguāng)建说(jiànshuō),近年来,各地崛起的商业新地标,通过创新业态组合,将文化、商业、休闲等(děng)融合在一起,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,成为优化消费供给、助力消费升级(shēngjí)的重要抓手。 赋能(fùnéng)城市更新,推动“人、城、产”融合 四合院,是老北京城市记忆的载体。大吉巷片区(piànqū)较好地保存了从明清到近代的历史建筑,特别是鱼骨状(zhuàng)街巷走向和院落格局,是宣南地区会馆、名人、商业文化的集中承载地区之一(zhīyī)。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(de)中海大吉巷近期(jìnqī)开业,成为热门打卡点。新华社记者吉宁 摄 “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(yícún),中建集团旗下大吉(dàjí)巷项目采用‘传统工艺+现代(xiàndài)技术’双轨并行的更新保护模式。”北京中海新城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欣说,工匠们用老砖旧瓦复原四合院,达到“修旧(xiūjiù)如旧”,地下空间则被开发为商业体。 令人(lìngrén)惊喜的是,在一系列(yīxìliè)巧妙的空间“辗转腾挪”设计下,项目不仅(bùjǐn)实现商业价值,同时还“挤”出1.2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空间,并配备篮球场等体育设施。这不仅提升环境品质,更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宝贵(bǎoguì)的公共活动场所。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孙澄说,城市更新(xīn)的本质是让老空间焕发新生命。当历史(lìshǐ)符号邂逅现代业态,当文化肌理融入现代生活,商业新地标(dìbiāo)便成为连接时空的桥梁。 在上海,从城中村蝶变重生(chóngshēng)的蟠龙(pánlóng)天地商业区将历史文脉和新功能同时植入古镇空间肌理;在哈尔滨,位于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曾是东北商业的“活化石”,至今持续向新求变(qiúbiàn)。 不管是极简风的创意书店,还是(háishì)“95后”打造(dǎzào)的主题展览,无论是茶馆里的相声,还是小剧场里的脱口秀,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这里打造新业态,让百年商街在“古今碰撞”中呈现独特的消费吸引力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中华(zhōnghuá)巴洛克(bāluòkè)历史文化街区累计接待游客64万人次,比去年同期增长(zēngzhǎng)150%。 “商业新地标正成为‘人、城、产’融合的支点,在一个个鲜活的消费(xiāofèi)新场景(chǎngjǐng)中,城市发展新动能更加澎湃。”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(shuō)。 (记者(jìzhě)杨思琪、吉宁、周蕊、潘德鑫)
从商业新地标看城市发展新动能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